Search

跟好朋友聊天聊著,那些從小有父母在特別關注學習的孩子,尤其費盡心思讓他們上私中私高的,這些孩子在後來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跟好朋友聊天聊著,那些從小有父母在特別關注學習的孩子,尤其費盡心思讓他們上私中私高的,這些孩子在後來的發展到底怎麼了?是穩穩妥妥的確實上了間名校?還是爆冷門的上了間人們印象中不怎麼樣的大學? 當然這兩種情況都可能發生;但我比較好奇,上私中是父母的期望還是孩子胸懷大志,如果是單純離家近或其他體育班需求就不討論了。

我相信一個財力雄厚的家庭,或許更願意投入更多更好的資源在栽培自己的孩子,所以非常多政商名流或藝人,美其名說把孩子送出國是為了「拓展國際視野」、「開開眼界」,實則送出國可能是為了「展現自己家族的身份地位」,說明「我家孩子就是不一樣!」如果是這個膚淺的因素,我真的無法接受,當然這是你家的事。

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「好」,「好」了之後卻希望孩子「更好」,當孩子達成了「更好」,又希望他「一直好、永遠好、無時無刻好」,所以你不知不覺把孩子「定位」在那個符合你期待的位置,而且越升越高...
但當孩子有天從你的期望位置掉下來了,你會怎麼看待這個掉下來的孩子?首先你要面對的是,你接得住你自己的失落嗎?再來更重要的是,你看到孩子內心的壓力與失望了嗎?他可能除了對自己失望,也開始對父母失望,因為他開始懷疑,開始不確定:你過去對他的愛與鼓勵是否建立在他一直以來的好表現之上?

我可以大聲的告訴孩子:「今天無論你做了什麼事,無論你考試考幾分,媽媽都是愛你的,分數不影響媽媽對你的愛。」這才是真愛!!

所以是不是今天孩子的每一步不論好壞,我們都要試著去「理解」?
是不是我們不要時刻太用力的為孩子做「推手」?
是不是人生只有一次,面對無數的考試,我們能放寬心的告訴孩子:「盡力就好!」?
是不是把學習期望化作更具體的品格養成,做個三觀正正當當的人,足矣?

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是因為你不理解他、不同理他,一個懂得接住孩子的情緒和內心想法的父母,一定能用陪伴與對話讓孩子往更好的自己邁進!

#看見孩子的本質
#先做孩子的捕手
#不要急著做推手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人生的意義就是在於做自己熱愛的事, 而不是將就地活著。
View all posts